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315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,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
只有如此,人才能真正拥有独立的人格。
意是直接决定实践的,而实践是实现圣人境界的根本方法。按照中国哲学的理解,后者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,因而成为心灵哲学的重要内容(关于这一点,本书在第二章已有讨论)。
它所关心的是,如何体验人生的乐趣,实现人生的价值。[5] 牟宗三:《心体与性体》《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》。这同现象学所说的意向也不相同。儒、道两派的学说虽然不同,但在心灵问题上具有一致性。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,就是对现实的超越。
是与世界和谐相处,而不是主宰世界(关于这一点,将在下一章讨论)。在中国哲学看来,解决精神生活的问题,提高心灵境界的问题,单靠智能、智力是不行的。[2] 木心虽不等同于人心,但有相通之处,而且人心的诸义,就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。
《礼记》曰:如竹箭之有筠也,如松柏之有心也。因此,反身内求、反而思之,就成为中国心灵哲学的根本特点之一。人格心理学有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之分,这是就个体人格而言的。正如老子所说,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。
孟子所谓几希之辩、牛山之木的比喻,是有深刻道理的,主观的意向活动、实践活动同客观的社会环境是互相作用的。如心学派所说的心中自有圣人就是如此。
这就是中国哲学强调实践的原因所在。又如意和志之间、知和识之间、念和虑之间,也有很多区分与联系。中国哲学缺乏先验理性的诉求和支持,但是它有丰富的实践经验。心者身之主,人的一切言行都发自心灵,由心灵所决定,人生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心灵来解决。
总之,意志、意向活动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,它本身就是实践的,也只有实践才能使意志、意向变为现实。按照儒家哲学,心有未发、已发之分,从未发到已发,便有意向活动。这是不是心灵的失控?要解决这类问题,确实需要提高心灵境界,这正是中国心灵哲学的优势所在。意义世界确实存在于心灵之中,但是并不与存在世界相分离。
但它并不重视向外致思,而是主张思其在己者。这里已经引入了目的性意义。
之所以能感而通之,参赞化育,就因为心灵中潜在地具有天地万物之道。[2] 见《研经室集·释心》。
西方哲学讲意志,要么是纯粹理性的,要么是反理性的,容易出现理性与非理性的两难境地。如果人人都能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,就会使自己的仁性、良知或德性实现出来。这同康德所说有重要区别。正如王阳明所说,意之所在便是物,这个物是指事物,即实践活动,而不是静止的对象物。这就意味着,随着历史的变化,善恶是可以转化的。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放心。
这虽是王阳明的说法,但符合整个中国哲学的精神。当你说意志自由时,已经在实践了,所以,功夫全在实践上,也就是在意志的选择上。
后来,牟宗三先生也大讲心体与性体,却完全走上了实体论。但天道、天理虽具有宇宙本体论意义,却是一个流行的过程,内在于心灵而存在,此即所谓心体。
[3] 这个观,不是纯客观地观,而是生命体验式的观。不仅如此,从生的意义上解释人心,更富有哲学意义。
中国哲学并不承认心是实体,既不是一团血肉(王阳明语),也不是精神实体或观念实体,更没有不死的灵魂。心灵与世界相通,没有内外物我之别,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绝对的,但这并不意味着超绝。今日要弘扬传统哲学,除了同情和敬意之外,还要有理性的批判精神,实行真正的心灵转向,使心灵变成一个开放系统。在人与自身的关系方面,它重视心灵的自我完善与自我修养,轻视心智的开发与运用。
心可以应万物,却不能随物而转,不然就失去自主性。更重要的是,重视心灵的功能特征,在于创造一种人格类型,即圣人境界。
这也是自然的最重要的含义,其中有目的性意义(即自然目的性或无目的的目的性)。《易》本是圣人所作,易之道与圣人之心是相通的,推而论之,人之心与天地之道也是相通的。
人心不仅是活动过程,而且是有目的的活动,其最高目的就是实现天德,而天德不过是生生不已的过程,是一种生意。就哲学与文化而言,也有这种情形。
中国哲学不承认外在的绝对实体,不承认上帝存在,但是肯定圣人的价值和意义。五、心灵的开放 综上所述,中国的心灵哲学有丰富内容,有独特贡献,特别是功能性特征与意向实践性特征,对世界哲学将会作出贡献。如何处理这些关系,保持心灵的平衡,实现整体的完满,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。中国哲学反映了大陆型社会的民族性格,同样造就了这样的民族性格。
中国哲学之所以强调心灵的创造性功能和作用,原因就在这里。所有这些,被某些西方哲学家称之为神秘主义,但是它有自己的特殊意义。
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,它重视二者的内在统一性与和谐,轻视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。[6] 实际上,所谓心本体或本体心,无非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,是原初动力和目的,无论就道德创造或艺术创造而言,作用心才是最重要的。
不仅如此,反而会使心灵向外奔驰,追逐物欲。这种哲学充分显示了人的主体精神、主观世界的普遍有效性,它沟通了天人、物我、主客、内外的界限,主张为天地立心。
发表评论